歷史神學-古代教會-導讀
歷史神學-古代教會-導讀 (張麟至牧師)
教會史分四個大的斷代﹕古代﹑中世紀﹑宗教改革﹑近代。今日神學院對古代教會的重視不夠﹐其實三一神論﹑基督論等主要的神學教義都是在古代發展出來﹐歷經當時基督教界之大會而議定的﹐最後產生了古代的信經與信條。今日我們學習這些教義若不熟悉教義史﹐對教義的領會總是缺少了什麼。
我在西敏士神學院讀MAR時讀的古代史是從兩門課讀來的﹕Doctrine of God (Herman Bavinck, ET: Baker, 1951)和Doctrine of Christ (The Person of Christ by David F. Wells, 1984; The Atoning Death of Christ by Ronald Wallace, 1981)﹐亦即是由教義史切入的﹐古代教會史是自己補讀的。
然而我第一次教古代(斷代)史﹐是在2007年的NY暑期靈修進深會﹔那時林三綱弟兄找我講一個專題﹐我建議講東正教的靈修史話。真是著手去準備時﹐才發現這真是另一個世界。人類基因的DNA有雙螺旋結構﹐原來基督教的教義和靈命也是一樣。關於靈修神學史﹐詳見另一份檔案。2009年九月我受邀去歐華神學院講古代基督教教義史(Barcelona, Spain)﹐爾後在廈門﹑馬利蘭聖經教會﹐和亞特蘭大北堂教會都講過﹐講義的材料也逐漸加增。
這門課只是古代教義史史海的沙灘而已﹐「大哉敬虔的奧祕」﹐我們至少也應撿一些貝殼﹐聽一聽教義奧祕的濤聲吧。
張麟至牧師, 2022/1/7, Suwanee, GA.
下載(繁體) 下载(简体)
歷史神學-宗教改革-講義
歷史神學-宗教改革-講義 (張麟至牧師)
這份檔案有些內容與「宗教改革500週年紀念講習」者﹐有些重覆﹐但又不盡相同。這份是在神學院上課用的﹐跟據Williston Walker的教會歷史進程教學的。後者是紀念宗改500週年﹐給教會開設的短期課程﹐而且第一大部份是根據James M. Kittelson寫的傳記-改教家路德(1986)-教課的﹐當然趣味性就提高了。
讀者請參考「宗教改革500週年紀念講習」的序言﹐有些重覆的話﹐在此不再贅言。
這一份大綱仍不完全﹐因為有許多講課內容只有課堂講授﹐沒有寫入電腦。若有人要學習宗教改革史﹐這份檔案裏提供了不少資料﹐學員仍可捧讀建議的教課書。
張麟至牧師, 2022/1/9, Suwanee, GA.
宗教改革500週年紀念講習
宗教改革500週年紀念講習 (張麟至牧師)
2017/10/31是宗教改革五百週年整。
我在西敏士神學院讀MAR時(1983~1985)時﹐修了過宗教改革史﹐中世紀史﹑近代史﹐沒修古代史。沒想到我會在1986年回校讀ThM-教會歷史﹐在攻讀過程要過預備考試一關﹐而宗教改革史是通史中的重點﹐當時我熟讀Williston Walker (1860~1922), & etc. 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一書的第四版備考。
Dr. D. Clair Davis-我的業師-對我的筆試滿意﹐口試所問最難的一題是﹕「為什麼士來馬赫(Schleiermacher)-自由派神學之父-會出自敬虔派大本營的Halle大學呢﹖」我答以﹕「為斧正路德會屬靈的荒涼﹐敬虔派興起了﹐但它太強調經歷﹐而忽略了同時不應輕忽的正統神學﹐以至於當自由派神學興起時﹐敬虔派本身沒有斧正異端的兵器﹐似乎失去以往路德最拿手的能力﹐而招架不住了。」老師對我的答覆同意﹐當然他的用意是要學生平衡教義與靈命。
我記得早在1986年春﹐當我去找Dr. Davis訴明讀清教徒的心願時﹐他就告訴我﹐「神學生最重要的事是神的同在」﹐不過﹐他是拉丁文說的﹕cum deo。當他接受我進入神學碩士班時﹐(離秋天開學還早呢﹗) 他要我先去讀一本書﹐以為暖身預備﹕F. Ernest Stoeffler, The Rise of Evangelical Pietism. (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Religions, no. 9. Leiden: E. J. Brill, 1971.)
教會的大使命真像走鋼索﹐要走在教義與靈命的平衡上。讀宗教改革史及後宗教改史的好處﹐就是以史為鑑﹐可以知教會的興替。
後來為了預備博士資格考試(1993/2)﹐宗改史更是重中之重了。除了熟讀宗改史本身之外﹐更讀了詮釋它的書籍﹐如﹕Alister E. McGrath, Reformation Thought (1988), Heiko A. Oberman (1930~2001), Forerunners of the Reformation: The Shape of Late Medieval Thought (1966, 1981), Lewis W. Spitz, Jr. (1922~1999), The Protestant Reformation, 1517~ 1559 (1985)等。這些研究予我而言﹐也是更正教信仰的尋根之旅。
過去二十年有一些機會教授宗教改革史﹐尤其是宗改500週年慶前後﹐有不少機會開這門課。本講義分兩大部份(第1-8講)﹕以路德生平為主軸講路德的宗改﹐教材選用James M. Kittelson (1941~2003), Luther, the Reformer: The Story of the Man and His Career (Augsburg, 1986﹔中譯﹕改教家路德。中國社會科學院﹐2009)。第二部份(第9-10講)﹕講改革宗的宗改。
我們夫婦在2017年與2019年三度去德國﹑奧地利和瑞士作宗改之旅﹐收獲很大﹐我會另外撰文﹐提供讀者自駕遊的資料。希望這份講義可以提供大家基本資訊﹐同做尋根之旅。
張麟至牧師, 2022/1/6
宗教改革五百週年講座大綱:路德部分:
下載
宗教改革五百週年講座大綱:慈運理&加爾文部份:
十架神學的反思--五個唯獨的精神
十架神學的反思--五個唯獨的精神 (張麟至牧師)
2017年是宗教改革五百週年整。五百年前神興起波濤壯闊的宗改運動﹑主要的意義是將神主權恩典恢復在教會中。在過去將神主權恩典首度講得清楚的人﹐是五世紀初的聖奧古斯丁。難道宗改是復古嗎﹖不﹐他們稱之為教會改革﹐目的是要將教會帶回到新約的理想。在過去五百年的歷史軌跡裏﹐我們看明一件事﹕宗改走到那裏﹐那裏就有復興。
本講章很快地用宗改的「五個唯獨」(唯獨恩典﹑唯獨基督﹑唯獨信心﹑唯獨聖經﹑唯獨神榮)﹐來回顧五百年前神在宗改時﹐所綻放美麗的花朵。。
十架神學的反思--五個唯獨的精神講章大綱:
加爾文論確據
JOHN CALVIN ON THE DOCTRINE OF ASSURANCE By Paul L. J. Chang
我們蒙恩時都算是更正教基督徒﹐但它的究竟除非我們真正明白了宗教改革﹐尤其是它的第三波﹑即日內瓦改革宗運動﹐我們很難知曉它的涵義。1983年四月我們家搬到美國紐澤西州普林斯頓一帶﹐我也在鎮上的華人教會開始獨當一面的牧會事奉。
當時我已全時間服事主四年半了。我一到紐澤西州就認識了于慕潔弟兄(後來在若歌教會長老)﹐兩人一見如故﹐他規勸我以真言﹐「你應當趕緊進入神學院好好把自己洗一洗。」這正是他當日使用的言語。洗什麼﹖因為那四年半我在小群背景的教會團體服事﹐人雖然離開了﹐但仍有不少的屬靈觀念在我的思想內﹐需要用主的道將自己好好地整頓一番。由於地緣﹐我就申請了西敏士神學院。兩年讀完MAR (1983~ 1985)。1985年秋我讀了洛鐘師(或譯鐘馬田 Martyn Llyod-Jones)所寫的不可言喻的喜樂(Joy Unspeakble, 1984)﹐十分喜歡。這是一本介紹清教徒靈修神學的書。於是有心願讀神學碩士﹐專研清教徒運動。Dr. D. Clair Davis樂意收我做碩士生﹐於是我就開始專攻清教徒研究。
這篇論文是神碩的論文﹐自然我的目的是要寫清教徒論救恩的確據。當我寫完第一章時﹐我去找教授談我的困難﹕「我才寫到加爾文論確據﹐就發覺資料太多﹐足夠我寫完這篇論文。是否我就專心寫加爾文就可以了。清教徒者留待日後再寫。」他點頭﹐「你這樣研究的方向與步調是對的。」
寫這篇論文等於走入加爾文這位千年不一出的神學大師的心思之內﹐親炙於他的屬靈之豐富。研究的過程有如一餐又一餐的饗宴﹐我將結果都記錄在論文裏了。加爾文將聖奧古斯丁的恩典論﹐推向了另一個高峰﹐其關鍵是他將新約裏的一個重要的教義-聖靈的見證-發掘出來了﹔它像一個屬靈的連結器﹐將聖經無誤論﹑靈與道的雙重結構﹑信心﹑救恩的確據等教義﹐自然地黏合起來﹐一方面給聖靈鋪了軌道﹐讓祂可以藉著聖道自由強力地運行其上﹐另一方面它將救恩的次序裏精采﹐像戲劇一般地一齣又一齣地推上救恩的舞台﹐又像金索﹐將重生﹑信心﹑成聖﹑兒子的名份﹑救恩的確據等一一串出。
這篇論文的材料主要是加爾文的作品﹕基督教要義﹑聖經註釋等﹐這些材料也正是爾後一百年英國清教徒運動主要的動力。希望您也可以感受到聖靈在我們心中引起的共振。
張麟至牧師 2022/1/16. Suwanee, Georgia, U.S.A.
論文下載
古德溫論基督徒靈命
Thomas Goodwin (1600~1680) on the Christian Life By Paul L. J. Chang
這本論文真是十年磨一劍(1991~2001)。1991年一月我將碩士論文正式交給指導教授D. Sinclair Davis時﹐他同時邀我進入博士班攻讀清教徒﹕「1986年秋你進入神學碩士班時﹐不是要讀清教徒嗎﹖現在你寫了關於加爾文的救恩確據觀﹐不過打了根基﹐歡迎你更進一步攻讀清教徒。」我一點兒沒有想到居然會進入博士班攻讀清教徒運動。
大概一週後﹐我真的決定攻讀上去﹐就去和教授談些計劃。「你想論文寫那一方面﹖有目標最好﹐雖然題目是什麼不是我可以批准的﹐是由委員會批准的﹐而且是你考過博士資格考試以後才上呈的。不過﹐先有個目標很好﹐攻讀會有方向。」當天我就告訴Dr. Davis我想寫的題目是Thomas Goodwin (1600~1680) on the Christian Life。
古德溫是洛鐘師(或譯鍾馬田)的最愛。我當初想讀洛鐘師的不可言喻的喜樂時﹐就受了他的影響。在眾多清教徒中﹐很明顯地他最心儀最推崇古德溫。我也不知不覺地喜歡上古氏的思想。更巧的是﹐1999年秋來美門教會(NJ)幫助我牧會的麥納理(Rev. Al McNally, 1931~2013)牧師﹐正巧也是Dr. Davis早年的學生﹐他的神碩論文也是寫古德溫的救恩確據觀。
「Pastor Al, 你為什麼會寫古德溫呢﹖」原來麥納理牧師自Gordon-Cornwell神學院畢業時﹐便被當代最著名的靈命大師陶恕(1897~1963)博士請去擔任他的助理牧師三年(1960~1963)。有天他請教陶恕博士﹐「如果我想再讀些神學﹐您會建議我讀什麼﹖」幾天後﹐陶恕回答他說﹐「讀清教徒。」
「Pastor Al, 你又為什麼選擇專攻古德溫呢﹖」「我更年輕在Nyack宣道會神學院讀書時﹐有天在圖書館裏看到有一套清教徒的作品﹐就是古德溫全集。我抽出來﹐把書上灰塵撣掉﹐翻開扉頁﹐赫然發現這套書是宣信博士的﹐扉頁上有他的簽字﹐我看了肅然起敬。好像冥冥中神帶領我日後鑽研關於古氏的教義。」
在清教徒革命的歲月中(1643~1660)﹐古德溫和歐文是兩位柱石人物﹐他們也都是集清教徒思想大成的神學家。時至1990年代﹐歐文已成學子們撰寫論文的熱點﹐論文起碼百篇﹐而古德溫這位十七世紀的靈命大師卻只有少數幾篇論文﹐而且都是專注於教會論﹐關於靈命只有一些碩士論文﹐尚未有全面研究他的救恩之次序的博士論文。因此﹐我當時就發了宏願﹐來補上這個需要。感謝神﹐差不多在古氏誕生四百年時﹐我的論文出爐了。
在我撰寫的過程時﹐遇到了許多瓶頸-其實也是驚奇-最大者是古氏的後千禧年觀﹐歐文也是﹔這觀點左右了古氏所有的思維。因此﹐他的神學思想染上了或深或淺的末日榮耀之色彩﹐以至於他的神學思想可以稱之為「希望神學」。這本論文是研究古氏的「救恩的次序」(ordo salutis)﹐即救恩論﹑聖靈工作的教義。在此盼望讀者藉著這條時光隧道﹐回頭欣賞正宗的清教徒靈命神學﹐又向前曝曬於末日榮耀之下﹐被主的自己和錫安的榮耀所吸引。願神賜福您。
張麟至博士﹐2022/1/18. Suwanee, Georgia, U.S.A.
愛德華滋的復興神學
愛德華滋的復興神學 (張麟至牧師)
美國研究愛德華滋著名的學者﹐John H. Gerstner曾說過一句話﹐讀愛德華滋的作品﹐就像讀聖奧古斯丁者﹐都會迷路﹐只因為他們的著述太豐富多樣了。迄今愛氏不但是有史以來美國﹑也是世上最有創意﹑最偉大的神學家之一。
但偉人常是寂寞的。他的手稿在母校躺了百多年﹐直到學會(JE Institute)成立﹐從1957年起到2008年﹐將耶魯校勘愛氏全集出版了﹕Works of Jonathan Edwards (WJE)﹐26冊﹐電子版有73冊﹐後者任你上網讀到飽。讓屬靈偉人寂寞﹐是教會荒涼的前奏﹗
這份課程是2015年九月承蒙西敏士神學院時代的同學王偉成博士所託﹐去他的神學院(Harvest Seminary, Tracy, CA)開課預備的。
愛德華滋在兩千年教會史上之為研究復興神學﹐可謂絕無僅有﹐他也親身經歷了康州河谷復興(1734~1735)和大奮興(1740~1742)﹐並留下了豐富的神學性講章。雖然學術界以他的論意志的自由(1754)和論原罪(1757)等當成他的代表作﹐但他的作品論精采﹑論數量﹐皆以專注復興神學者為優。
我在西敏士讀神碩時﹐就修過愛德華滋神學﹑新英格蘭神學史﹐讀博士時是鑽研英國清教徒神學史-其實這正是愛德華滋神學的原鄉。我在普林斯頓附近共住了三十年﹔他在1758年初來此小鎮就是蒙召擔任普大校長的﹐然而三月初因為接種天花疫苗的反應﹐而遽然過世﹔因此﹐他也葬在鎮上大街旁的公墓裏。
哲人可以日已遠﹐典型可以在夙昔﹐但是我們的神是永活的﹗希望讀者用這份導讀去私淑愛德華滋的教誨﹐炙熱於他作品中的火焰。如果您路過普林斯頓小鎮﹐別忘了去公墓裏摸一摸他的墓園﹐容他的神以復活的能力澆灌你。
張麟至牧師, 2022/1/5